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我國的大氣環境質量總體上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大氣治理仍存短板,PM2.5濃度仍在高位、臭氧污染逐漸顯現、結構調整難度較大、減排空間日益縮減。進入“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防治工作更當慎終如始。
大氣污染防治伴隨“兩高”司法解釋不斷落實、新《環保法》自2015年1月 1日起正式實施、環境稅立法及征收等政策層面突破,大氣污染治理有望在政策高壓下步入嶄新階段。2015年出臺的新環境保護法以及2016年出臺的新環評法和大氣污染法,處罰力度方面大幅提升,解決了環境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同時進行監管模式轉型,強調聯防聯控與綜合治理。
2020年11月3日,生態環境部又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和《長三角地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設置分階段治理目標,為推進清潔取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確定目標為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應前提下,基本完成具體平原地區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基本建成無散煤區,中小鍋爐淘汰是關鍵,測算燃煤替代市場空間2400億元。
隨著電力行業超低排放的基本完成大氣污染物減排的主要壓力已轉向鋼鐵、水泥等非電行業。2018年國家和地方政府針對非電燃煤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出臺更嚴的政策和標準,非電燃煤行業環保設施新建及提標改造拉開序幕。其中鋼鐵行業迎來規模最大、執行力度最強的環保限控。生態環境部計劃對鋼鐵、煤炭等15個重點行業開展績效分級評價和差異化管理,將行業企業分為A、B、C級,根據不同天氣條件,根據等級采取不同停限產措施。
在非電行業中,近期治理力度最大的是鋼鐵工業。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發布的《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提出,到2020 年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力爭60% 左右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5 年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改造基本完成,全國力爭80% 以上產能完成改造。此外,工業鍋爐、水泥工業、工業爐窯等也陸續推行超低排放或其他深度減排政策。以涉及多個重點行業的工業爐窯為例,《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以及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標準明顯提高了對SO2、NOx、煙塵(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因此,非電行業的煙氣治理需求將是巨大的,特別是在NOx 和VOCs 協同或專項治理方面。
縱觀大氣污染治理這幾年的發展,行業呈現出幾個特點:
1、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之前大氣治理更多注重的是末端治理,隨著市場的發展,大氣污染治理從末端治理向過程控制和源頭治理轉變。由末端治理到源頭整治,可以將大大減少末端治理的運營壓力與經濟負擔。
以鋼鐵行業為例,各地政府紛紛發文鼓勵鋼鐵企業進行高爐煤氣精脫硫,近兩年有不少相關項目上馬。此外,在涂料行業國家及地方發文鼓勵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涂料的使用,從源頭減少VOCs的排放。
2、從過去的單因子控制向協同控制轉變。無論是脫硫脫硝還是除塵過去的大氣治理更多是對單個污染物進行治理,隨著時代的發展,單個污染物治理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成為趨勢。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加強PM2.5和O?協同控制是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必由之路。”劉炳江在闡述“十四五”時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體思路時表示,要在繼續加強PM2.5污染防治的基礎上,加快補齊O?污染治理短板。
除了大氣污染物的協同控制,未來大氣、水、固廢的協同控制或是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3、從常規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轉變。隨著深度減排的推進,在SO2、NOx、煙塵等常規污染物治理基礎上,二噁英、CO、Hg、NH4、SO3等非常規污染物的治理日益受到重視。
今年全國兩會上,我國承諾將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將突出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指導各地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減排。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首席政策官駱建華認為,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首席政策官駱建華認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本身就是一個環境目標,對環保產品將會產生巨大的刺激作用,也可能引起整個產業的變革。雙碳目標下,我國大氣治理行業如何減污降碳,環保產業會發生怎樣變化,我們將拭目以待!
來源:北極星環保網